麵包筋度實驗
Published by knick,
麵包筋度實驗
筋度不足→筋度100→筋度過頭
我的攪拌機是「士邦8公升桌上型攪拌機」。
為貼近龐多米的製作,全部的材料都有加,除酵母沒加,純粹只是筋度練習。
除第一次用慢速攪拌1分鐘和第二次用快速攪拌2分鐘外,
其於的都是用快速攪拌1分鐘後,就停機拍照做筋度記錄。


1. ↑ 慢速1分鐘/筋度 0
老師解答 : 筋度0指的是麵粉的狀態,一旦形成麵糰,即有筋度

麵糰會黏缸的周圍,需要刮缸,麵糰非常粗糙,一拉就斷。

麵糰有點黏缸的周圍,會黏在攪拌棒上,拉麵糰時很緊的感覺。

麵糰不黏缸的周圍,會黏在攪拌棒上,但不黏手,拉麵糰時有緊緊的感覺。


麵糰會黏缸的周圍,但不黏手,拉麵糰時不容易拉長、一拉就斷。
老師解答 : 奶油加入攪拌均勻後,筋度會一度從80%降到大約70%,
不會維持在80%的地方,因為奶油會切割麵筋(雖然它能讓麵糰柔軟)

麵糰小黏缸底,麵團柔軟、不黏手,可輕鬆拉麵糰,但不能拉太長。

麵糰光滑柔軟、不黏手,麵糰可輕鬆拉成中長的長度,
可拉出薄膜,但薄膜周圍有鋸齒狀。

麵糰不黏缸底,麵團光滑、不黏手,麵糰可輕鬆拉長、很有彈性,可拉出薄膜。

麵糰光滑、完全不黏手,麵糰可輕鬆拉長、很有彈性, 可拉出很薄的薄膜。

麵糰光滑,麵糰可輕鬆拉長、很有彈性,可拉出非常薄的薄膜。

麵糰光滑、輕微黏手,麵糰可輕鬆拉長、有彈性,可拉像吹泡泡糖的薄膜。

麵糰表面像是光滑的奶油、但有點的黏手,麵糰有點黏缸的周圍。
麵糰可輕鬆拉很長、有彈性,可拉出非常薄的薄膜。
經過拉長的麵糰,會留下像綢緞般的縐褶。

麵糰很黏手,會黏缸的周圍,麵糰一拉就成一條細長的線,
拉薄膜時會出現細目的蜘蛛網薄膜。
可拉出非常薄的薄膜,經過拉長的麵糰,會留下像綢緞般的縐褶。

麵糰很黏手,會黏缸的周圍,麵糰失去彈性。
麵糰一拉就成一條細長的線,拉薄膜時會出現大破洞的薄膜。

麵糰超級黏手,像是腳踩到黏在地上的口香糖,
或是像頭髮被口香糖黏到一樣,很煩人的黏。
麵糰會黏缸的周圍,麵糰完全沒彈性、微熱,一拉就成一條細長的線,
拉薄膜時會馬上出現大破洞,之後快速垮下來。
上面敘述的筋度是我個人認為的,要等星期六時,請王老師確認過才正確。